首页 » 科普宣传 » 乳腺百科 » 了解乳房

关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的骨健康
2014-11-24 来源: 点击:1758

 

 

作者: 李艳萍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乳腺科主任

 

   我国6070岁老年人中约1/3 患有骨质疏松症,80岁以上者骨质疏松症发生率约占半数以上。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是就诊率的900倍;75%骨质疏松症的绝经后妇女没有得到治疗。乳腺癌患者往往接受化疗、放疗、卵巢抑制以及芳香化酶抑制剂(AI)等多种可能导致骨量丢失的治疗手段,因此对于乳腺癌患者的骨健康问题应予以特别关注。

 

绝经期残余雌二醇浓度对维持骨健康很重要,AI治疗增加了骨质的丢失, AI治疗有效期间骨折风险增加的可能机制是骨代谢增加,且由于雌二醇的抑制作用而加剧了骨丢失。接受 AI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与健康绝经后妇女相比5年骨折发生率约增加5%,所有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均增加骨折风险,但骨事件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AI治疗期间进行骨监测很重要,骨密度的降低增加了骨折的危险性,所以乳腺科医师需格外关注骨健康问题,进行合理的预防和处理。双能X线吸收法(DEXA)是目前骨密度测量的金标准,AI治疗期间,通过监测骨密度和联合应用双膦酸盐,可控制骨事件的发生。

 

骨质疏松监测方面,测定骨密度是重要方法,但对于没有骨密度仪的医院,应从临床表现入手。如个子矮、体型瘦小是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腰背部疼痛、身高缩短是骨质疏松的常见临床症状。如果病人年龄  65岁以上,有骨折病史,身高降低2cm以上,近期体重减轻超过5%1级直系亲属中有骨折病人,月经初潮晚,绝经早,钙剂摄入量低,维生素D缺乏,吸烟,酒精摄入过量,平素很少活动等情况,骨密度测定更应列入常规检查。

 

恶性肿瘤骨转移及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07年版)提示:对于已有骨量减少(骨密度测定-2.5-1)的恶性肿瘤病人应调整生活方式、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对于已有骨质疏松症( T-2.5 ),或已发生骨折的癌症患者应选择调整生活方式、钙剂、维生素D及双膦酸盐类药物。 建议服用钙剂5001000mg/d,维生素D400800U/d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并告知吸烟危险。如骨质疏松严重,可采用双磷酸盐治疗。另外,可多服用含钙丰富的食品:牛奶、排骨汤、豆腐、豆酱、虾皮、芝麻、扁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