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自:
《乳房疾病知识大全》
作者: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主任委员张保宁教授
乳腺增生症需要不需要治疗?何种情况下进行治疗?用什么方法治疗?这些问题还困扰着医学界。乳腺增生症的受累人群相当普遍,大城市的职业妇女50%~70%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症,肯定没有必要都用药物治疗,目前存在着过度医疗的现象,肯定会加重医疗保险的负担。因此,必需选择治疗的适应证。对于轻度或一般性乳腺增生症,肿块软,年纪轻,没有乳腺癌发病危险因素,可不用任何治疗,调整生活方式,心理调理,定期随诊就够了。但40岁以上,肿块有一定硬度,尤其单发结节,应当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不应消极的“观察”。
经过各种疗法的对比性研究,发现中医中药治疗有显著的优势,其效果稳定,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很小,应当作为增生症治疗的首选方法。
乳腺增生症属中医“乳癖”的范畴。《外科正宗》曰:“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重坠,或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增长,系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历代医家公认乳癖乃“忧虑伤脾,恼怒伤肝,肝气不舒,气滞血淤而成”。说明本病是始于
肝郁,而后血淤痰凝成块,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用逍遥散或丹栀逍遥散(加味逍遥散)、乳块消、小金丸等。柴胡、白芍、香附、橘叶、丹参、地龙为常用之药。
病久及肾,终必肾虚,以肾阳不足为主,表现畏寒肢冷,肿块较硬,治宜温补肾阳,可用紫草阳和汤、化岩颗粒等,像鹿角胶(或片)、附子、肉桂、仙茅、仙灵脾等即为常用。
中药周期疗法,乳腺增生症的症状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治疗应是月经前疏肝为主,经后以补肾为主,如此周期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中医外治方法很多,“中药乳罩”,选用芳香、活血的药物,置于乳罩内,使之正对人体重要穴位,如肝俞、乳根等穴,或对准乳腺肿块部位,对轻度增生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不失为最简单、最经济的疗法。
针灸、按摩,穴位埋线也可治疗乳腺增生症,止痛效果较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