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宣传 » 乳腺百科 » 了解乳房

王大夫浅谈乳腺钙化
2016-07-15 来源: 点击:1126

乳腺钙化是乳腺影像学检查报告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词汇,很多人常常把乳腺钙化等同于乳腺癌看待,产生很大的心理负担。

乳腺钙化按发生部位不同,可以分为乳腺血管钙化,脂肪钙化,腺体及导管钙化等。血管钙化主要见于有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乳腺血管硬化是全身血管硬化在乳腺的局部表现,钙化沿血管走行,X线摄片极易判断。脂肪钙化常见于脂肪坏死后,脂肪坏死的原因很多,包括外力重击乳腺,乳腺整形手术后等。脂肪坏死表现为粗大片状的团状钙化。上述两种钙化与乳腺癌无关,为乳腺腺体组织外钙化,也是人们常说的“良性钙化”。

而发生于乳腺腺体的钙化才是临床关注的焦点,腺体钙化发生于乳腺导管,钙化是由乳腺导管分泌物经代谢吸收后产生的,成分包括钙盐,脱落细胞以及蛋白质等,这些物质沉积而成钙化灶。钙化灶因含钙量的不同,钙化的“亮度”也不同。乳腺导管是一个一端封闭的盲管系统,依导管的走形,从乳头下方的主乳管向乳腺远端逐级分布,直至终末端乳腺导管。乳腺癌是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的肿瘤,尤其好发于乳腺的终末导管,其代谢物---乳腺钙化是其影像学检查的特征之一,因终末端导管的解剖形态不同,钙化可以表现为针状,杆状,棒状,钩状,砂砾状等不同形态特征,依据这些钙化的不同形态特征,临床上总结归纳出乳腺癌的典型钙化特征,为诊断提供帮助。当然,乳腺癌除典型的钙化特征外,也还有其他的一些典型特征,如肿瘤边缘,肿瘤密度等。克氏外科学指出,影像学检查如果只有乳腺癌典型钙化,而没有可触及的肿块,最终诊断乳腺癌的正确率只有15%,而两者兼有,诊断正确率为85%。因此,临床上对于乳腺钙化的综合判断至关重要。

来源于乳腺腺体和导管的钙化也有一些属于“良性钙化”,如纤维腺瘤的钙化等,临床判断不难。

检查乳腺钙化的临床常用方法为乳腺钼钯,是判断乳腺钙化的金标准。其它检查还有B超,MRI等,可以作为辅助。对于“可疑恶性钙化”病灶,应该行定位活检,明确诊断。对于广泛分布的乳腺导管钙化(常见于广泛乳腺导管内病变伴不典型增生者),可以密切观察(辅以检查乳腺相关基因),如果必要可以行全乳切除加乳腺整形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