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宣传 » 乳腺百科 » 了解乳房

化疗脑
2015-05-05 来源: 点击:1393

 

 

作者: 徐光炜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专家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名誉院长

 

在临床工作中,常被患者问及化疗是否会使脑受损?化疗后记忆力明显下降,能否恢复?须多久才能恢复?遗憾的是由于以往对此研究甚少,文献中涉及的不多,我也知之不详,只能笼统答曰:“可能会有影响,但影响的大小因人而异”。这种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解答,其实是无奈状况下的一时搪塞,自己也不满意,何况患者?如被进一步追问,是何种不良反应?其严重程度受何影响?能否加以预防或治疗?就无言以对了。所幸病友常是“点到为止”,给我留有余地,不再发问,我也就侥幸得以渡此困境。不过,此一疑问如鲠在喉。尤其在面对众多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总有内疚之感。

 

所幸该一困扰患者及医师多年的疑问最近有学者作了即使是初步的,但也颇令人信服的解答。他们成立了一研究小组,查阅了自1937年来已发表的有关乳腺癌的化疗研究文献近3千份,逐一加以复习、审核,历时颇久,将涉及此一内容并符合入选标准的17项研究加以分析。对其中不但接受标准剂量化疗,且在治疗6个月以后还接受了神经心理学测试的807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虽然这种集中大数量文献的荟萃分析由于原先设计作为研究对象的群体各有不同,研究的内容又主要涉及认知方面的障碍,有一定的主观偏差,缺乏更客观的可定量的客观判断标准,何况该类接受化疗的患者多数还接受了诸如手术、放疗或内分泌治疗等其他的治疗措施,尤其不少患者处于更年期,难以排除这些因素的影响,因此,有些读者认为似乎这一研究结果,尚不适用于更广泛的其他癌症患者。

 

虽然有诸多上述质疑,但国际认知和癌症工作组织(ICCTF)的许多研究人员已据此达成共识。认为化疗脑的确是一实际存在的疾病,然而长期以来,该现象未被人们重视,因而只限于患者的主诉,我们的确需予以更多的关注和研究。并且认为有一类特定的患者更易出现治疗后的认知障碍,此并非乳腺癌患者所特有。

 

上述的这一荟萃分析的研究结果共总结了8个认知领域方面的数据:注意力、执行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反应速度、言语能力、语言记忆能力、视觉记忆、视觉空间能力。当然,这些均是专业性的认知领域,可能会令人费解,但所幸的是在这些领域中受化疗影响的只有言语能力和视觉空间能力有所下降,而且均是轻度或中度的损害。也就是说,乳腺癌化疗结束后的幸存者,其认知功能大体正常,仅有时可在人际交流过程中,出现一时难以找到正确表达的单词,或在外出时更易迷路。

 

这些轻度的认知障碍,也常因人而异。凡年龄较大或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患者,由于认知储备较低,因此在化疗期间或化疗后更可能出现这类认知问题。而遗传因素或正处于更年期症状频繁出现的期间,也更易导致这种认知障碍。

 

该研究也发现化疗后的认知障碍一般较化疗期间的为轻,从而认为在化疗结束后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恢复。这一发现或许有助于今后对化疗患者建立一定的干预机制。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在化疗后其认知功能将处于一个较长期的变化过程,而此过程如能主动的进行记忆训练,对改善认知障碍会有一定益处。另外,在了解这一认知障碍后,也可主动地采取一些措施,如列工作清单、排日程表、记笔记、避免个人单独外出等来弥补可能出现的不足。

 

最近有报告对该类认知障碍进行神经影像学的研究,利用核磁共振或功能性核磁共振的技术,结合神经心理学测试,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进行化疗前后的检测,采用像素形态分析法,作前瞻性的随机研究,以了解这种认知变化与大脑结构改变的关系,初步发现大脑皮质表面灰质密度的变化,尤其是额叶的这种变化,与观察到的和患者自我报告的认知问题可能有关。并观察到这种变化在化疗一个月后最大;一年后有相当程度的恢复。

 

总之,这一长期来困扰化疗病人,而又不被重视的问题,不但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且正在开展有益的研究,以解开其面纱,并研究相对防治措施或药物,将使处于癌症治疗期或康复期的癌症生存者的生活质量更佳。